重庆红色文化培训LOGO
井冈山红色培训 > 中国共产党怎样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> 由何而来: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的根据

由何而来: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的根据

2018-08-05
05 2018-08

14:07

(一)"历史性成就”是进入新时代的首要根据

“历史性成就”既指“经过长期努力”,“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 未有的提升,党的面貌、国家的而貌、人民的面貌、军队的而貌、中华民 族的而貌发生了前所未苻的变化”也指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冇 解决的难题,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布办成的大事”。这些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、开创性的,具体体现在:经济逮设取得重大成就;全而深化 改革取得重大突破;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道大步伐;思想文化逑设取得重大进展;人民生活不断改善;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;强军兴军开创新局 而;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;全方位外交布局深人展开;全而从严治党成 效显著。


(二)"历史性变革”是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根据

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,必须找准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恰当结合 点,实现二者的相互贯通,把“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”创造性转化为“建 设中国的社会主义”。因此,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总体上是不断赋予社会主 义新的时代内涵、中国特性和人民需要,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 的更高境界的过程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这种新的更高的境界以“整体转型 升级”的方式全方位展开了。


价值取向上,由过去相对比较注重以物为本走向以人民为中心。改 革开放初期乃至后来相当一段时间,发展的迫切要求与现实条件的严踅制 约,使得我国许多地方相对注重积累物质财富,片而强调GDP,见物不见人。党的十八大以后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自觉地强调以 人民为中心,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,提出“共 享”发展理念,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公平正义、增 进人民福祉,等等。


奋斗目标上,为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规划“时间表”和“路线图”。在继承“三步走”战略思想的 骓础上,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提升了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。这种战略目标, 既包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当前所要实现的目标,即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,也包括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,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。这意味着党中央治国理政开启了新的历史战略安排,实现了奋斗目标的升级,反映了我国发展起来以后对新的更高奋斗目标的 追求。

生产力发展上,由注重“要素驱动、投资规模驱动”转向更加注重 “创新驱动”。在“欠发展”时期采取“要素驱动”和“投资规模驱动”来 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,但“发展起来”时期必然要求更加 注蜇创新驱动。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“经济发展新常态” “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”“新旧动能转换”等具体思路和对策,树立和落实创新理念,实施创新 驱动战略,反映了我国发展起来以后对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。

生产关系安排上,由“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”转向更加注重 “共同富裕”“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”。为解决效率问题,让一部分人先 富起来,以先富带动后富,具有一定的必然性。但人们之间的收人差距日 趋拉大,造成了社会某种不和谐、不稳定,这必然促使人民群众追求公平 正义的诉求日益增强。这种实践发展新要求体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治国理政上,就是提出了 “增进人民福祉”“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 果”“使全体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”等,强调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,使全 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,在实践上也采取“精准扶贫”等具体措施。


国家权力运行方式上,由行政色彩比较浓厚转向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 下更加注重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”。“做大蛋糕” “追赶西方”的任务,就 决定了改革开放初期乃至相当一段时间内,我国必须一定程度上高度重视 发挥政府这只“看得见的手”的作用。如今,中国式现代化进人了各个利 益主体表达各种诉求时期,破解社会矛盾与难题,仅仅靠“国家主导”体 制已显得不够。习近平同志强调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解决。其实质,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更加注重 “国家治理现代化”,既为治理国家公共权力,又为处理好政党、国家、市 场、社会和公民之间的关系提供现代化的制度模式。


意识形态上,由比较注重打破“思想僵化”问题转向更加注重解决“思想分化”问题。改革开放启动时期,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党借助“真 理标准”大讨论来打破“思想僵化”。在当今我国多样化发展态势中,出 现了 “思想分化”的情景。对此,习近平同志髙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,强 调用实现中国梦来“凝心聚力”,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“国 魂”。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“最大公约数”,其实质就是相对 注重解决“思想分化”,以达成共识并凝心聚力。


社会发展布局上,由注重重点突破的非均衡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全面协 调发展。在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时候,为了尽快发展起来,我 国实行的是“非均衡”发展战略,强调“重点”突破。在经济社会整体发 展水平已经到了比较高的程度时,为了补齐发展短板,必须更加注逝全面 协调发展。


国际战略上,由“挑战一回应”模式转向更加“主动谋划,积极作 为”。当中国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,一心一意谋发展、聚精会神搞建设, 在总体上多采取“用市场换技术”的开放和“回应挑战”式外交,是一个 理性的战略选择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同志站在我国“发展起来”时 期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,既在某些方面坚持韬光养晦,同时又更加注重 “积极作为”的外交新思路,基于和平发展、合作共蠃理念,实施“一带 一路”合作倡议,主动参与全球治理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以提升 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。


(三)“历史性影响"是进入新时代的内在根据

历史性成就、历史性变革必然产生历史性影响,最鲜明、最集中、最 根本的体现为推动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。从理论来看,社会主要矛盾体现 着一定历史方位中人民的需要状况和社会的供给状况,社会主要矛盾中这 两方面的总体状况反映着一个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。从历史来看,可运用 历史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辩证法,来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。

大体上,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划分为“欠发展”时期和“发展起 来”时期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, 是我国“欠发展”时期(或历史方位)的社会主要矛盾;而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,则是我国“发展起 来”时期(或历史方位)的社会主要矛盾。这是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 阶段性。同时,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 间的矛盾,就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 的矛盾的出场奠定了基础,后者是前者骓础上的升级版,没葙前者就没布 后者,这是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连续性。从现实来看,党的十八大以 来,人民的总体需要状况部分地发生了质的提升,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升级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如对公平、正义、民主、 法治、安全、环境的需要;供给状况也部分地发生了质的提升,由落后的 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。正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这种转化,推 动我国由“欠发展”这一历史方位进人“发展起来”这一新的历史方位, 从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。这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不是社会主要 矛盾在根本性质上的转变,而是社会主要矛盾在形态上所发生的转化。


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落脚点,在于找准工作的主攻方向。这可从“主 要矛盾一根本问题一根本任务一工作重点”的逻辑中体现出来:在“主要 矛盾”中蕴含着“根本问题”;解决这一根本问题,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 “根本任务”,“根本任务”与所解决的“根本问题”是一致的;而完成“根 本任务”,也就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“工作重点”。马克思说:“问题就是时 代的口号,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”,是“左右一切个人 的时代声音”。马克思把“问题”“呼声”“时代”三者联结起来,实质上是揭示出了 “矛盾一问题一呼声(任务)一时代”的内在逻辑联系。由此, 要抓住工作重点,就要围绕根本任务来进行,要确定根本任务,就要捕捉 根本问题,要捕捉根本问题,就要找到主要矛盾。


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,从总体上反映当今我国时代发展、社会发展状 况及发展水平,反映着我国发展全局的状况。必须紧紧剛绕我国社会主要 矛盾转化的状况及其特点,找到我同在发展上所存在的根本问题,这实际 上就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。我们要把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作为我们 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工作重点,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一切工作都耍II绕 这一根本任务和工作重点来进行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 出:“必须认识到,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,对 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骓础上,着力 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,大力提升发展质位和效益,更好满足人民 在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,更好推动人的 全面发展、社会全面进步。


上一篇: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

下一篇:从何出发: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